教师队伍
课程
负责人 |
姓名 |
李尚志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47年6 月 |
最终学历 |
博士生 |
职称 |
教授 |
电话 |
0551-3601048 |
学位 |
博士 |
职务 |
|
传真 |
0551-3601005 |
所在院系 |
数学系 |
E_mail |
lisz@ustc.edu.cn |
通讯地址
(邮编) |
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230026)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本科生基础课共1040学时,研究生课480学时)
1. 线性代数:数学专业本科生基础课,周学时4 (99.9--04.7共 560学时):数学系97级(60人)、98级(80人), 少年班99级(110人),
数学系01级(110人),数学系及少年班02级(130人)、03级(150人)。非数学系本科生基础课,周学时3(01.2-03.1共120
学时),少年班00,01级(各110人).
2. 数学实验:本科生基础课(数学系必修、其它系选修),周学时3,(99-01每年2-7月,01-03每年9月至下年1月,共360学时),97-02级,每届200-250人.
3. 典型群:研究生基础课,周学时4(99.9-00.1,02.2-7,03.9-04.1共 240学时), 数学系99,01, 03级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选修,每届20-30人.
4.李代数:研究生基础课,周学时4(00.9-01.2,04.2-6共 160学时),数学系99级、03级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选修,每届20-30人。
5.李型单群: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 (03.2-03.7, 80学时),数学系01级研究生,15人。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已指导5名博士生获博士学位(93.6,
98.6,00.6,02.6,03.6), 5名硕士生毕业(3名获硕士学位,2名直接攻博)。现指导博士生3名,硕士生2名。指导本科生9人完成毕业论文。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数学实验, 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2. 数学实验课程的研究及教学实践, 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B01052, 00.7-03.6.
3. 数学实验, 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 00及02年优秀创建项目.
4. 线性代数, 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 00创建项目,02优秀创建项目.
5. 代数与几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安徽省重点教改项目,00.7-03.12。
教学论文:
1. 我谓蜡烛荣,舍身化光明, 中国大学教学, 2004年第6期(名师风采) , p4-7, 2004.6
2. 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力, 中国高等教育, 2004年第6期(名师谈教改),p34-35, 2004.3
3. 线性代数教学改革漫谈, 教育与现代化, 2004年第1期p30-33, 2004.3
4. 数学实验—借助于计算机学习和探索数学,中国大学教学, 2003年第5期, p16-17, 2003.5
5.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大学数学, 第19卷第1期, 2003.2.
6. 《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第31卷第6期,p764-768,2001.
7. 计算机与大学数学教学—数学实验课程内容设计,第四届亚洲数学技术大会论文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12.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第一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教育部授予,2003.8
2. 主持教学研究项目“数学实验课程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授予,本人排名第一,2001。
3. 教材《数学实验》获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教育部授予, 本人排名第一,2002年.
4. 教学研究项目 “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育部授予,本人排名第一,1997。
学术研究课题
1.典型群与Chevalley群的子群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00710178), 01-03,主持人。
2.有限域上表示论与量子化代数,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03-05,主要成员。
3. 典型群的子群结构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数学特别支持费,01-03,主持人。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科研专著:典型群的子群结构,上海科技出版社,现代数学丛书,1998,唯一作者。
2. Subgroup structure of classical gourps,International algebraic Conf.
(St.Petersburg,Russia,Sept 17-23,2002),第一作者.
3. Maximal Subgroups in the Classical Groups Normalizing Reducible Subgroups,
Proc.of the 1996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oup Theory, Springer-Verlag
Singapore Pte.Ltd.1998, p98-10,第一作者。
5. 欧氏环上辛群在线性群中的扩群,中国科技大学学报,第32卷第2期,2002.4, 127-134. 第一作者.
6. 主理想整环上线性群中直和因子定驻子群的扩群,中国科技大学学报,第32卷第2期,2002.4, 127-134. 第一作者.
7. A practical method for finding the central solution to a system of
linear matrix equa- tions over an arbitrary division ring, Math.Sci.Res.J.6(11)(2002),542-547,第2作者
8. Some Constructions of Twisted Hopf Algebras, Math.Sci.Res.J. 6 (7)
(2002), 54-360, 第2作者.
9. On the Subgroup Structure of Classical Groups, Group Theory in China,
Science Pres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6), 70-90. 第一作者.
10. Overgroups of a unitary group in GL(2,K), Journal of Algebra Vol.149
(1992), No.2, 275-286. 第一作者.
获得的学术研究奖励:
“关于有限李型单群子群体系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第一获奖人,1985.10.
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陈发来 |
男 |
1966.11 |
教授、
博导 |
计算数学 |
授课,教研,课件设计 |
宋光天 |
男 |
1946.8 |
教授、
博导 |
基础数学 |
授课,教研,师资培训 |
郜云 |
男 |
1963.8 |
教授、
博导 |
基础数学 |
授课,教研,师资培训 |
张韵华 |
女 |
1949.12 |
副教授 |
计算数学 |
教研,课件设计 |
王建伟 |
男 |
1970.5 |
副教授 |
基础数学 |
授课,教研 |
王新茂 |
男 |
1973.12 |
副教授 |
计算数学 |
授课,教研,课件设计 |
本课程已形成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授、博士导师为主的、实力强大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在科研上都作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 熟悉国际上数学界的新成果、新动向,熟悉在科研工作中需要哪些代数知识及基本训练、基本素质,
在教学上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好的教学效果. 既富有改革创新意识, 又具有实干精神.
陈发来:主讲数学分析、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值计算、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课程,近五年来教学课时1200。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宋光天:长期主讲线性代数,近世代数等代数基础课程和交换代数,代数K理论等研究生课程, 近五年教学课时1300. 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
张韵华:主讲计算方法、线性代数等课程, 近五年来教学课时1800
王建伟:主讲线性代数、数学分析等课程,近5年教学课时1300,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
郜云: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从国外引进的年轻杰出人才,在国外已有丰富的代数学教学经验,回国两年来已在我校讲授代数课程200学时。
王新茂:2003年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年轻人才。
本教学队伍自1996年以来进行线性代数课程的改革,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整套教学模式,正在编写的教材入选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本课程被列入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优秀创建项目和安徽省重点课程项目。除以课程负责人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和奖项外,还有:
1. 教材:数值计算方法和算法,张韵华等,科学出版社,2000。
2. 教材:符号计算系统Mathematica教程,张韵华,科学出版社,2001。
3.教学研究论文: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改革初步,张韵华等,大学数学 2003.3
4.奖项:数值计算方法和算法,2002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5.奖项:高等数学网上辅导,张韵华等,2002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