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处 方

 

PB00006037 吕星哉

 

古人云:“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以我一点微薄的知识就对别人指指点点,未免有“好为人师,误人子弟”的嫌疑。但我觉得人之患在于为人师时忘了为已师。所以我斗胆写这些文字权当是为已师,希望自己能从中受益,得到启发。既是为已师,总要剖析自己,所以以下分析对象中很大一部分有自己的影子,当然也有周围同学的一些通病。自知是很难的,但要把持住自己,不了解自己,不分析自己,不批判自己是不行的。当然有夸大的成份,但为了指明一类人的毛病,所以突出了症状。现实中人总是复杂的,难以预测的。尽管自己才疏学浅,以下还得一一道来。

症状:某人夜卧不宁,睡前思维纷杂混乱,七想八想,也就是说神经系统反而亢奋,熬到很晚才睡。由于睡眠不足,白天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变得烦躁不安,脾气失控,易怒,易受惊吓,反过来导致人际关系很紧张。无事发愁,生活、学习紧张、压力大,焦虑过度,喜怒无常。又导致为人谨小慎微、多疑善感,反过来加深了焦虑。生活没有规律,有时熬夜,有时不吃早饭,晚饭,不注意个人卫生。如此以上一系列症状互为因果,相互加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的分析:以上是科大内同学们常有的一些症状,造成的原因一是同学们没有自我把持,没有自制、随波逐流,放任自己。二是外部的确有压力,从而导致焦虑、浮躁,造成雪上加霜。总的表现是“静气”不足,凝神不够,注意力分散,自制力每况愈下。我说的“静气”,是相对于浮躁而言的,是一种静下心来干事情的能力。“静气”不足的人看一本书不能静静地深入看下去;做事情总要开小差,无法明了自己所处的状态,不能自制。心情随外界环境波动很大。因此,我觉得,要使此人健康,首先要养“静气”,使之可以凝神专注,遵循健康的生活规律,再引导他做到自我把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保持健康的状态。

我的处方:我的处方是自己的一点体会,想法。我觉得养生最重要的二个字就是“度”与“恒”,“养之有度,持之以恒”,掌握适度的正确的养生方法,坚持不懈地去做才能取得成功。以下是我的建议:

饮食方面:一、生活应有规律,按时作息,一日三餐不可马虎,特别是容易忽略的早餐,缺少早餐,不但会导致胃炎,胆结石多种疾病,也会使人肥胖,不利于健康。

二、为治夜卧不宁,可在睡前喝一点牛奶,一些蔬菜,如芦荟等的新鲜汁液,听说也可以改善睡眠。

三、少食猪、牛、羊等红肉,多食蔬菜,鲜鱼。

四、可以多吃一些祛火的食物,如水煮盐花生,不仅食物本身祛火,在去壳,剥皮的吃的过程中,本身就让人宁神。

五、饮茶。诗云:“诗见梅花月,茶煎谷雨春。”相对于酒,茶无喧嚣之形,无剌激之态,无刺激之性,一盏浅注,苦中带涩,涩中有甘,生津,通气,舒心,解乏。茶不但本身有宁神功能,品茶过程也是一个凝神专注的过程,有利于养“静气”。当然对于失眠的人只宜早上喝些淡茶。至于酒,以水为形,以火为性,望之柔而饮之刚,年轻人本易躁动,我觉得还是少喝为好。

行为方面

一、睡觉前收拢自己的思想,不要想一些无谓的东西。干事情时注意力集中,不要开小差,有意培养自己的凝神专注。

二、做一些自己讨厌的,十分烦琐的事,如整理自己的物品,大扫除,这样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忍耐力,养成“静气”。

三、做一些渲泄自己的情绪的行动。比如焦虑烦躁,沮丧时跑一下步,打一下球,这些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若实在无事可做,大叫几声也未尝不可,围棋界泰斗吴清源据说当年就是这么做的。

四、听一些音乐,有空时也哼些歌,音乐是人类的朋友,音乐对人的作用超过我们自己的想象,音乐不但可以解乏,而且可以励志。现在的一些流行音乐我总觉得很刺耳,有噪声的嫌疑,不如一些古典音乐婉转柔和,从容不迫。为养“静气”计,最好还是听一些较为宁静的古乐。洗澡也不失为一种调节的好方式,可以洗去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污垢。

五、制怒,不要乱发脾气。发怒不但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会使人际关系进一步恶化,林则徐就曾以“制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遇事不怒,宽大为怀。不要因某些小事耿耿于怀。人字本来应该是大写的,若为鸡毛蒜皮的东西生气,自己就小了。我记得有本书上说过“肝主怒,制怒养肝,舒肝解怀”。制怒与肝有关。

六、经常散散步,赏赏花。从容是离这个时代越来越远的东西,抽些时间从容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有利于凝神养气,缓解压力与焦虑。

七、读诗。读一些古诗不仅可以提高素养,还可以使人情有所寄,情有所发,借古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既是一种感情上的渲泄,也是一种气度上的养成。我个人以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

八、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做一点事,不仅有利于融洽人际关系,也容易使自己精神上获得满足。

九、自我按摩,做一些放松操,消减疲劳,缓解压力。

十、注意穿衣,生气烦躁时不穿红色的衣服,忧郁沮丧时不穿蓝色或暗色调的衣服。

精神方面:

一、适应所在的环境,接受所在的环境、热爱所在的环境。善于寻找乐趣,热爱大自然。清代石天基说过八乐:“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可见乐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态度。以之为苦,苦之苦也,以之为乐,乐此不疲。善于寻乐,始得生活之真趣。

二、学会幽默、自嘲。有时不妨幽自己一默,嘲笑一下自己。省得每天紧张兮兮地谨小慎微。做错事了,被人冷眼相向了,走路摔了一跤,被人偷了东西,不妨自嘲一番,嘲讽中一切烦躁,懊恼烟消云散,笑对压力,笑对挑战。

三、学会忏悔,自我批评。有了不如意的事,先向朋友倾述,说出来就是解脱,放下了心里包袱,轻装上阵。闷在心中,迟早生事。

四、自我讲演。紧张、压力大时可采取自我劝解的办法,化解焦虑,振奋精神,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

五、角色扮演,幻想自己为某一角色,这绝非是阿Q,而是发泄的良法,但想入非非,魂不守舍又是另外一回事。

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少一些无谓的欲望,就少一些无谓的烦恼。淡泊是人们渐渐忘却的字眼。花花世界,物欲横流。只有淡泊无我,超然物外才能保持内心处的清明,才能找到“真我”。宁静更像是世外桃源里才有的词汇,现在一天到晚总有各种噪声。只有“心远地自偏”才可保持心中的那一片宁静。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浅陋之见。但我觉得写下以上文字时,自己还是受益不少,我自认是不健康的,以上建议对自己也有一点益处吧。但总之我认为,养生建议虽可提得很多,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度”与“恒”;最重要的两个词是“自知”与“自持”。自我把持,自我调节才是最好的处方。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