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想象驰骋
PB01000846 张
铷
陶艺,顾名思义,就是陶的艺术。在一个学期的陶艺选修课上,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第一次真正的尝试了艺术创作,并体会到其
中的乐趣。
我感觉到陶艺的创作不应受到平常生活的种种束缚。我们现在的 专业学习太强调逻辑,缺乏情趣,与人性渐行渐远。而陶艺给了我们往想象任意驰骋的机会。每次,我都非常盼望上课,对我来说这是
一次解脱。
第一次进陶瓷艺术中心,老师让我们随意创作。我一时竟不知如何 是好。因为我已经习惯于出题,解题的模式。这种模式突然消失,使我失去了安全感。我痛苦地思索了好半天,到底做个什么呢?最后决定捏个人吧。人,最熟悉了。我没有注意到陶土的特性。它毕竟是一种软的物质,想要让一个东西立住,必须将底部做大。我没意识到,
所以这个泥人的腿由于无法支撑沉重的身体,总是断成两段。不过, 我最苦恼的是手不应心的问题。陶土被我揉捏着,我努力让手与之熟 识,对于我的手来说,陶土是很陌生的,它那种粘乎乎,湿漉漉以及杂质摩擦手掌的感觉是很陌生的。从完全陌生到熟悉不是一堂陶艺课
所能做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想象着我的泥人应具备的神态、举止、体型,但出来的作品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
我想要捏好一个人实在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它的技巧性太强,有 很多细微之处很难把握。我在沮丧之余分析了我失败的原因。第二次,我决定做一个强调想象力的东西。于是我和同学合作了一个作品,我们命为“手掌乾坤”。大意是一只手握住地球,我从这个作品上,发现自己正在跳出加在脑中种种的束缚框架,这使我甚感欣慰。我们先捏了一只手,还非常细心的做了指甲的痕迹,尽管手的下部无论怎样改进,还是有些变形,但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接下来,我们抓了一团泥,正准备揉成一个球。有位老师走过来告诉我们揉实心球,放在炉子里会烧裂的,应在里面放些填充物,外面做个球壳即可。我们恍然大悟:这也是需要顺应其热胀冷缩规律的。
第三次,老师命题让我们做自己的姓氏,我姓张。“张”字的意义是一个老人拉弓射箭的状态。这是一个会意字,我尽量将一些特征做得夸张,将头发做得很长,以使作品达到个性张扬的效果。
最后一次,要求我们做个烛台,考虑到烛台的特性,我将它做的比较美观,并命名为“莲花烛台”这个作品是多层莲花台的累积。最下面是一个大莲花台,越往上越小,直至只够放一只蜡烛,烧成后,我
要将它放在书桌上,反复赏玩。
经过这几次的实践以及一些理论学习,我越发感觉到:陶艺是一门集创造力、技术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艺术。我发现了我自己心性中过分谨慎、不够宽广的不足,在陶艺课上,我刻意地将作品做的粗犯、大气,以求使长期受压抑的身心得到释放。
在科大这样的理科重地,我感觉到同学们大多缺乏艺术气质。学究型的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无法走得很远的。接受艺术的熏陶会助我们走好。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