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自然回归
PB01006078 钟伦贵
中国的艺术可以大致概括为:琴棋书画,传统的中国艺术所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即起源于自然,而最终又回归于自然。
一、自然的声音
品一口茶,静静的倾听一首民乐,无论是笛声的清脆还是古筝的舒缓还是细腻的二胡,或是琵琶和萧,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那是种自然的声音。
音乐从鸟鸣风啸中走来,而到最后又回归到自然。听一听吧!那《高山流水》中,淙淙流水过于山涧,哗哗作响,一种静态中的动态美,一副和谐的景象。这不是音乐,这是一幅中国的山水画:青山伴着绿水,加上鸟儿在歌唱,在听觉中享受到的是一种视觉美,再如《阳春白雪》、《平湖秋月》,它们给人的感觉不仅来自听觉而且还来自视觉,在想象中释放了一切压力,放松后的自我才是真正的自我,是自然的我。
再来聆听一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吧!开始一句便是沉得让你颤抖,它在倾诉,倾诉着人世的辛酸,自然也存在着冷酷的一面,慢慢的,倾诉变成了抗争,人努力的与命运、自然搏斗,每次听这首曲子时,泪水总会湿润眼眶,情感总是引起共鸣。阿炳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是的,二泉是两只泪眼,在月下认真的听听,两眼湿湿的,这不是《二泉映月》吗?这是我感觉中的《二泉映月》。
的确,没有经历过自然的苦难便无法完成《二泉映月》,同样,不知世间的快乐也就没有了轻快的曲调,音乐是来自自然的,也只有反映自然的音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音乐与自然共生。
二、自然的模拟
要存活于自然就得有生存的手段。原始人想捕获更多的猎物就得学会设计陷阱,学会如何引诱,而对于野兽就得学会如何识别。到后来,攻城掠地,指点江山,在这些过程中产生了棋。如果说中国人的智慧全体现在棋上,这是不过分的。
自然的艺术化成了棋。譬如围棋,从边角到中腹,从序盘的布局到中盘战再到收官,每一阶段都充满了技巧,在序盘的布局战中,就得考虑对手的行棋特点来选择适当的布局方式,或以取势为主学武宫正树或取实地小飞缔角,或下成“中国流”。两者兼备,这个时候特别要正确判断形势与实地的优劣,取得两者的平衡,这是种平衡美。就如“双飞燕”的攻击方式一样,到了中盘,权术,阴谋诡计,各种手段都得用出。攻击时声东击西,左征右引。使对方首尾不能兼顾,然后破眼,杀你长龙。而图存一方自然也用尽手腕,弃子交换,成劫对杀、反扑。即使有一只眼也想与你“双活”。其间,只要有一招错,攻守即会逆转,一口气之差也与成败相关,自然也就这么残酷无情,到收官更是得精打细算,采取最好的方案确保最后的胜利。
说棋如人生,也正是因为棋理与生存的重要联系。只顾眼前,只懂局部只会毁了一盘棋。在人生中若这样,便会迎来失败。对局反映的就是如何在残酷的自然面前求的生存。
人生如棋,真正看懂了棋也多少了解人生,这是种回归,于是下棋也强调艺术的美感,不仅要赢棋而且要胜的满洒。如一幅流畅的画,如行书般流水行云。
三、自然的语言
古代文明的四大源地只剩下中国还在使用象形文字。书法艺术便是对文字的装饰。于是它成了自然的语言。
篆文的美不仅是形体上像自然界中的事物而且它的线条富有活力,自然圆润,如“ ”字,简直就是一幅画,优美的线条构成典型的自然的花,在如“ ”字,自然界中的流水不就是这样的吗?水波荡漾,一闪一闪的,其间的线条有点弯曲便是水泼的左右上下抖动而成的。抛去艺术的一面,细细看这些字,全是在象征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符号而已。
从艺术的一面看,要想成为一件好的艺术品,在创作时就得回到自然状态中。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就是这样产生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醉酒后作的,酒在此时便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让人放下了许多杂念,回归到了本我,似乎草书更是应该在醉后写的,不知张旭怀素是否如此。至少怀素写“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明”是在醉后吧。
自然是和谐的,书法自然也要这样,所以写字时特别注意字体结构的匀称,也要注意到整体效果应该有气势,有活力。于是有了米字格来处理结构,也有了“永字八法”等理论。无论怎样,书法作品都有个整体的美感。魏碑中有些写得很朴实,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它就是一幅好的作品,整体与局部是结合在一起的。单个的字一定要写的美,应该是活的字,如碑文中有一字“竭”,其立字缩小在左,而右边又如大石相叠,这就是自然的美。稳态中的美。写得有势。
书法艺术不要仅将它当作文字上的功夫。一定要注意其蕴涵的自然美。在一种放松的自然状态下才能有成功的书法作品产生。
四、自然的美貌
画,当然是用来描绘事物的,比之西洋油画,中国的画大多侧重于山水画。工具也是用毛笔。
山水画是自然界的外貌象征,其它的画也描绘了自然的一部分,通过墨汁的浓度可以表现色彩的不同,通过用笔的技法可以描绘出其它的特征。
作画也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哪些要小或是大,位置如何。如宋代范宽的名作《溪山行旅途》中,毛驴便是画的小。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是小的画面也要认真的画。而《清明上河图》采用长卷的形式,多而不粗,画家费了心血,在技法上,有皴法,泼墨等。有这些,太行山上的山岩纹理也就能够处理了。
除了山水画,国画中也有其它的精品,有画仕女的人物画,也有画虾的齐画。齐白石画虾,只几笔就画出了虾的内在气质,这就要求画家要深入自然去观察,去体验,只有这样作画时才能胸有成竹。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闭门作画亦如此,画应是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
五、艺术统一于自然
都从自然中来,那么艺术之间就该是相遇的,事实确实这样。
一件书法作品《雁丘行》:“问世间情为何物,…”它给人的不止是书法本身的美,也不是单纯地说元好问词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她提供了另外一个空间:广阔的天空中,一只大雁急速坠下,另一只在无奈的盘旋中也跟在其后,它在说:“欢乐趣,离别苦”,它在叹:“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这完全是一幅画,画的是两只痴情的大雁,才这些吗?不止,你的耳边响起了《梅花三弄》的曲调。它们之间是相遇的,只要你用心感悟了。
同样,听一听《霸王别姬》,和看一幅垓下之围的画一样。给人的感受都是一种凄凉的、英雄末路的悲剧。于是又想起了鲁智深在《唱山门》。
对于画,别人是这么说的:“中国画从整体上看是画,分开看是书法。”画和书法本身就是有着各种各样联系的。
作画和写字一般,讲究结构,用笔节奏,于是把作画也称为写生。写字和作画也有相遇处,把写字当作成作画,讲究线条美,可以说,综合了两者的艺术创作者才更容易成为一名好的艺术家。
六、欣赏自然
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并不可怕,怕的是并不愿去欣赏艺术作品,也就是不知道去欣赏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了。所以记住一句:“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这样就可以去欣赏自然艺术了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