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小议中国饮食文化

 

PB99014052   

 

上了许多节名著名篇导读,著实让我开拓了一下视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感到自豪,让我最自豪的还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其实主要是因为贪吃,而且对中国人千奇百怪的吃法很感兴趣,第一堂课的效果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

说到吃自然有无数的话题,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饮食文化的发源地,中餐当之无愧的是世界第一,这当然令中国人自豪,我觉得中餐之所以与众不同是中国人给许多菜都付予了很深的内涵,也就是中国人吃菜还要吃出吉利,吃出含义,在中国传统佳节,如春节,中秋,元宵节,都有一些特定的食品,像饺子,圆宵,月饼,都有深刻的含意,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喜庆,团圆,思念亲人等情感寄托在食品里,这恐怕是其它国家的食品所不具有的。

中国菜种类繁多,八大菜系,京、粤、川、杨、湘、闽、徽、豫,无数道菜?,就是一个土身土长的中国人也很难把各大菜系都品尝一下。中国菜品种之多主要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保证了各大菜系能够发展壮大,使各种菜的烹制精益求精,而地域辽阔使中国能有这么多菜系适应处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的中国人。四川人爱吃辣,这也与四川很多地方很潮湿有关。在重庆,一到十月就阴雨绵绵,几乎要到第二年春天才放晴,而且由于地形的关系,水气很难散去,湿度很大。以前的那里住惯了,还不怎么觉得,现在终于有了个比较,比合肥潮湿多了,在重庆,吃辣的东西吃少了不太舒服,而在合肥,吃辣的吃多了才不舒服,显然各地的口味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福建靠海,讲究吃鲜味儿,徽州靠山,讲究吃山珍。而且各个菜系也适应当地的文化,京菜的高贵,扬菜的细致都适应了当地的文化。京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扬州是全国的商业中心。而川菜的平民化也有它的根源。作为川菜的代表性菜肴回锅肉,它的发源就很能说明问题,人们反肉切块煮好来祭拜神灵,但由于当时的物质并不丰富,祭拜之后,肉当然不能扔了,太浪费,就得回一次锅,再给大家吃掉,这样就形成了回锅肉。

除了中国的品种繁多,中国菜非常“人性化”,据说德国人做菜也很严谨,严格按菜谱,放盐放1.00g,他们就放1.00g,还很精确,加热1小时25分钟就加热1小时25分钟,所以他们做出的菜就同一个味道,而美国风靡一时的快餐,就是机械化操作,一切按电脑程序,在生产线上完成,两根鸡腿就没什么差别。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用的是“模糊数学”,你看中国菜谱上写道:“盐:少许,水:适量”,人们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做菜,这样中国菜才能更有适应性,而且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壮大自己,发展自己,才使得中国菜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中国的菜,是中国人的心血凝结成的,是人做的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