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

课程
负责人
姓名 杨维纮 性别 出生年月 1955.6
最终学历 博士生 职称 教授 电话 0551-3603502
学位 博士 职务   传真 0551-3601164
所在院系 理学院
近代物理系
E_mail whyang@ustc.edu.cn
通讯地址
(邮编)
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近代物理系(230026)

近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 力学(物理类本科生),周学时3,主讲过12次,学生总人数约1200人
2. 热学(物理类本科生),周学时2,主讲过6次,学生总人数约500人
3. 电磁学(物理类本科生),周学时4,主讲过4次,学生总人数约300人
4. 电磁流体力学(物理类研究生),周学时4,主讲过2次,学生总人数约80人
5. 等离子体物理学(物理类本科生),周学时4,主讲过2次,学生总人数约40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力学》校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建设,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2003.6~2004.5,本人为负责人并完成了主要工作。

教学论文

理科大学普通物理教学改革之我见,杨维纮, 《高等理科教育》,38(4), (2001), pp76~79.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上述教学论文获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
2. 200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教师奖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的计算机模拟研究》,项目号:10135020。2002~2005,本人为子课题负责人。
2. 国家高技术863主题项目《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理论研究》,项目号:2002AA841105,2002~2005,本人为主要参加者。
3. 国防科研项目《等离子体隐身》,2003~2006,本人为主要参加者。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二维等离子体电弧随时间演化的数值模拟,杨维纮, 《物理学报》,49(4), (2000),768
2. Coupling Between MHD Waves in a Cylindrical Tokamak, W.H.Yang, Proceedings of the Asia Pacific Plasma Theory Conference, Hangzhou, China, (2000), 30.
3. Simplified Forms of Generalized MHD Equations in a Cylindrical Plasma, W.H.Yang, Commun. Theor. Phys., 35(2), (2001), 219
4. 柱等离子体中磁流体力学波之间的耦合, 杨维纮,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1(1), (2001), 1.
5. 潘宁阱中电子等离子体稳态的数值模拟,付成江、刘万东、杨维纮、庄革、谢锦林、于治、迟霁、郑坚、赵凯、赵淑君、俞昌旋,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1(3), (2001), 153,
6. 球对称人工等离子体云的时间演化,陆启明,杨维纮,刘万东,中科院第二届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研讨会论文集第16页,2002
7. Simulation of Space Collisionless Shock with Ideal MHD Equation, 陆启明,杨维纮,第二次非线性等离子体科学国际研讨会大会报告,杭州,2003年7月
8. 人工等离子体云的时间演化,陆启明,杨维纮,《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4 (1), (2004), 33。
9. 无碰撞激波的理想MHD模拟,陆启明,杨维纮,《空间科学学报》, 24 (3), (2004), 161。

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杨维纮 1955.6 教授 物理学 教学负责人
金大胜 1945.2 教授 物理学 主讲
向守平 1945.1 教授 物理学 主讲
叶邦角 1962.8 教授 物理学 主讲
刘 斌 1964.11 教授 物理学 主讲
戚伯云 1941.8 教授 物理学 主讲
周子舫 1940.8 副教授 物理学 主讲
程稼夫 1940.1 副教授 物理学 主讲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教授10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

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50岁以上5人,40~49岁8人,39岁以下8人。

师资配置情况: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 1:50。主要成员一般有五年以上的《力学》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一般为优秀。注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中青年教师需经过至少一年的主辅导及随堂听课,试讲合格后方可担任主讲,并由学生对主讲老师进行打分,不合格者仍需重新担任主辅导及随堂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