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学》课程的重要性
力学是物理学乃至整个科技的基础,物理学的高度成熟和统一表现于其理论框架、基本语言和方法论都是力学的,或立足于力学的。当今,力学已经发展成具有独立研究领域的庞大体系,它的基本内容是研究时间、空间、物体在时空中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力学是学习物理学其它各篇的入门课,也是近代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力学是我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国内外各高校学生的必修课。
力学的发展史
1. 力学部分:
早在(公元前287~212)古希腊阿基米德著的《论比重》就奠定了静力学基础。
意大利的达芬奇(1452~1519)研究滑动摩擦、平衡、力矩。
波兰的哥白尼(1473~1543)创立宇宙“日心说”。
德国的开普勒(1571~1630)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意大利的伽利略(1564~1642)自由落体规律、惯性定律及加速度的概念。
英国伟大科学家牛顿(1643~1727)在1687年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总其大成,提出动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力学等。是力学奠基人。
2. 理论力学部分:
瑞士的伯努利(1667~1748)确立了虚位移原理。
瑞士的欧拉(1707~1783)著出《力学》用微分方程研究。
法国达朗伯(1717~1785)名著《动力学专论》达朗伯原理。
法国拉格朗日(1736~1813)提出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对数学的要求
矢量代数和简单微积分
课程目的和任务
普通物理学的第一门基础课。着重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阐述,为学生的后继课程及专业训练作好必要准备,打好物理基础。
课程简介及教学难、重点
本课程以微积分为工具,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要求学生学会处理变速、变力、曲线运动等问题。
注意用新的近代观点处理老的内容。对空间、时间、惯性等基本概念,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基本规律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注意用物理学的前沿最新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
尽量避免简单地把“理论力学”内容,替代普通物理内容,而实际上取消了力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