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相量法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正弦稳态分析中的相量的基本概念。

2.  正确使用双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的峰—峰值Up-p,频率f(T)和相位差φ,观察李沙育图形; 学会使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正弦信号有效值。

3.  RCRL设计输出滞后(超前)输入的简单电路,并作实际测量。

 

二、实验原理

1.  正弦交流电作用于任一线性定常电路,产生的响应仍是同频率的正弦量,因此,正弦量可以用相量来表示。

正弦电流:

2.  相量表示了正弦量,正弦交流稳态响应的计算可方便地运用相量进行复数运算,在直流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定理和计算方法完全适用于相量计算

3.  输出电压滞后输入电压的RC电路,如图71所示。

  71(RC滞后电路)              2(RC超前电路)

输出电压      

网络函数为:

式中, ,称为幅频特性,显然是低通 ,称为相频特性,显然是输出滞后输入

4.  输出超前输入电压的RC电路如图72所示。

输出电压为:

网络函数为:

式中, ,称为幅频特性,显然是高通 ,称为相频特性,显然输出超前输入

三、实验步骤和内容

1.  用示波器测量信号源带载输出Up-p=5V,f=1KHz的正弦波。

2.  取上述正弦波作Ui ,对图71要求R=159.2Ω,C=1uF时,观察RC滞后网络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波形和相位关系,画出滞后网络的波形图(定量),读出相位差角,并画出李沙育图形;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输入输出的有效值。

3.  改变图7——1R的参数,使R=318.4Ω,其它参数不变,观察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幅值和相位变化。定量画出两者的波形图,读出相位差角,并画出李沙育图形; 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输入输出的有效值。

4.  对图7——1改变电源的频率使f=500Hz时,其它参数保持2中不变重复以上观察和作图; 晶体管伏表测量输入输出的有效值。

5.  RC超前网络(图72)重复以上24实验。

6.设计RL超前和滞后网络重复以上实验。 (选做)

 

四、思考题

1.  理论证明公式成立。

2.  当电源的频率改变时,对阻抗有何影响,对相位差有何影响?

3.  据你所知,测量频率、振幅和相位差有哪些方法

4.  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量,能否测量其相位差?为什么?

 

五、报告要求

1.  输出电压相量理论计算,并与实验测量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振幅和相位的相对误差并分析误差原因。

2.  回答思考题。

 

六、实验设备

1.  DF1641D型或EE1641D型函数发生器1

2.  示波器 1

3.  晶体管毫幅表DF2173B 1

4.  可变电容箱1

5.  可变电阻箱1

6.  可变电感箱1

 

附录:   测量相位差角的两种方法

 

1.时域法。根据两个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比较相位差。(注意:触发信号只

能用CH1或CH2,不能用交替触发)。哪个超前或哪个滞后,

要自己判断。

2.李沙育图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