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理
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能量在3—8Mev。在这个能区内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与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由于α粒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它通过吸收体时运动方向基本上不发生偏转,因此它通过物质的射程几乎接近直线。本实验就是要测定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
实验仪器

α 粒子源,电流表,1000V高压电源,放大器
实验方法
我们通过调节空气层的厚度来实验对α粒子射程的测量:α粒子入射后,引起空气电离,产生电子-正离子对,它们分别向两极漂移,形成漂移电流。漂移电流的大小反映了α粒子转移给电子的能量:在空气柱较短时,α粒子损失了很少的能量就被吸收了,所以电流小;当空气柱长度逐渐增加时,α粒子走过的距离增加,产生的电子-正离子对数目增加,电流变大。当空气层的厚度大于等于α粒子的射程时,电流不再增加,达到平区。
我们通过测量I-d曲线,便可以确定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
对实验结果的理论估计
我们用Am241源,它发出的α粒子的能量约为5.4Mev(用于保护放射源的云母片将吸收一部分能量,我们在后面可以算出起大小),我们可以估计其在空气中所消耗的能量约为3.5Mev.

由图知,射程约为20mm。
实验数据和图象
d(mm)
|
I(nA)
|
0
|
0.38
|
2
|
0.55
|
4
|
0.70
|
6
|
0.85
|
9
|
0.95
|
10
|
1.05
|
12
|
1.13
|
14
|
1.19
|
16
|
1.23
|
18
|
1.26
|
20
|
1.27
|
22
|
1.27
|
24
|
1.26
|

实验结果
由图表可知,α 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为21mm,与理论值的误差δ=5%。可见,α 粒子的穿透能力很差,容易被物质吸收。由图知,实验中α粒子在空气柱中消耗能量3.6Mev。故云母片所吸收的能量为5.4-3.6=1.8Mev。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
我们注意到当空气厚度d大于α粒子射程R后,实验曲线并不是一个平区,而是I随d增加而减少。我们认为原因有二:
n
电离室的两极电压保持不变,随着d的增大,电场强度就会减弱,电极边缘的电场也减弱,收集率下降。
n
电离室中的电子和阳离子会发生复合,d大于R后,仍增加其值,使复合对实验的影响相对增加,导致此时I随d增加而减小。
THANKS!
特别感谢近代物理系孙腊珍老师,宫老师,孙金华老师对我的指导。物理一班其他做本实验的同学的思想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在这里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